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渺渺烟雨任平生 > 正文 第十一章 相依
    行进的马车吱呀作响,温暖的车厢晃晃悠悠,苏渺渐渐被晃的睡着了,整个人东倒西歪,有好几次小脑袋还差点撞上车壁,幸得苏于修眼疾手快,倒都在即将碰撞的时候垫住了苏渺的脑袋,和氏见着苏渺脑袋快快碰壁了也不管,只柔柔笑着由着苏于修撑着。

    这么撑了几次,苏渺的小胖身体就靠在了苏于修的身上,她呼呼睡着十分恬静,苏于修抿紧嘴巴望了望和氏,和氏依旧没有动作,却翻出了一本书籍看着。

    他只得由着苏渺靠着,心里默背着新学的文章,那文章也好似有了魔力,背着背着苏于修也打起瞌睡来,最终场景变成俩个小人相互依偎着。

    和氏见他二人睡的熟的,轻轻的把二人放平躺着,又取了薄毯盖上。苏渺二人皆睡的脸蛋红红和氏瞧着只觉得心生安稳,于修谁虽不是和氏亲生,小孩子乖巧的紧,见了她虽不似渺儿一般黏糊,但礼节都做的非常好。她刚嫁给苏观和,初次见了二三岁的苏于修,小白胖子团团的身体,似模似样的给她行礼,和氏见他这般模样,只觉得像极了自己幼弟的小时候。和氏在家做姑娘的时候也时常帮大哥大嫂看顾孩子,对这般大的孩子,一见便心生喜欢。

    不过为人继母还是有颇多忌讳,她自己虽是时常与孩子相处,但却不晓得如何做人继母,她还没当过母亲呢!平常里想多疼爱些苏于修,衣食住行皆用好的,自己陪嫁的丫鬟却听到有人说和氏这氏想养废这个继子,连着婆母也把她叫了过去,明里暗里的透着让自己不必对哥儿太好,没有一句重口,却把和氏臊的脸红。

    回来后本想冷待,多说多做就有多错,但瞧着正该娘亲疼爱的孩子,日日只与小厮乳母作伴,在金陵苏府也不与堂兄弟们玩耍,一颗心就心疼的紧。

    人人都说苏家四公子苏观和,面若冠玉,清雅俊秀至极,站在那就是一道风景,除了生得好,文采也是出众乃当朝钦点探花,自己又是名门之后,若能嫁给他,那是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分。苏观和娶的第一任夫人,也是曾经赫赫有名的京城闺秀,端的是钟灵毓秀,国色芳华,倒是福薄,生了苏于修后身体受损,堪堪撑了几个月便去了。他俩刚成亲的时候,京城里多少二郎喝醉了酒,多少姑娘扯碎了帕子,人人除了称羡倒也没别的话讲,因为二人实在是般配。

    到那闺秀去世后,不少未嫁女的心思又热络起来,苏府却等到苏于修二岁时,才放出风说为苏观和续弦,一番辗转,云英未嫁的和氏入了苏老夫人的眼,便为苏观和提亲来了。京城里云英未嫁的姑娘们又一次扯碎了不少帕子。就算是继室,能嫁给苏观和谁不想嫁?前头那位着实优秀,这群人才熄了心思,是也觉的般配。

    但这和氏,家世不显,父亲不过在翰林院任了个从六品的闲职,在闺中才名不显,见过的人讲她样貌虽也算得上乘,但也不是倾城之姿,真想不通苏老夫人为什么费尽心思求娶这么个人进门?

    而当时听闻自己的婚事定下苏家的和氏,倒没觉的多好,终日里有些愁眉不展,继室难为,何况是嫁于有了嫡子的人,在没想通该如何和继子相处前,暂时保持不冷不热的姿态便是好的了吧!

    夫君叫渺儿与于修一同入学,当时和氏并未理解,只当真如夫君所说,后来经奶娘提醒,才知晓了夫君的深意。

    悠悠叹了口气,既然夫君都在做努力让兄妹二人和睦共处,自己又何必像只乌龟一样畏首畏尾,也该尽自己的所能了。

    苏渺安稳的睡了一路,直到薄暮到时,弯月挂起,寒星几点才醒,马车也行至码头处,苏渺探头望着,只见现在已是黄昏暮霭,四处倒还人声鼎沸。

    管家刘伯正指挥着人搬运东西上船,苏渺搜索了一下便看到自家仆人正往一个二层船只搬运东西,那船规格大小还行,以苏渺目测,装下他们绰绰有余,刘伯正和船家说些什么,少顷便亲自来请和氏三人下车,和氏取来斗篷为自己和苏渺带上,这才下了马车,一手牵着苏渺一手牵着苏于修,款步上船。

    进京城的船只正式起航!

    苏渺站在船头望着自家马车渐行渐远,“娘亲,咱们坐的马车要赶去哪里?”

    和氏伸手刮刮苏渺的鼻头,没来得及说话,旁边的苏于修就语重心长的开口了,“自是赶回家里去了。”这么简单的问题,妹妹都要问,真是笨极了!

    被一个小屁孩奚落了吗?苏渺皱起自己的小鼻头,她不过有些好奇罢了,谁晓得那些马车是自家的还是租的。

    和氏将两个孩子领到了各自房间,乃是一层正中的位置,和氏与苏渺睡进大房,苏于修睡在紧挨着的小房间里,另一个紧挨着的小房间则睡着几个丫鬟,杨嬷嬷紧跟着苏于修方便伺候。

    上船的第一个夜晚这便开始了。和氏晕船,上船没多久便难受的不得了,巧罗将早早备好的药丸拿给和氏送服,但药效甚微,和嬷嬷便命巧玲问船家炉火在哪,为和氏熬药。

    苏渺倒觉的还好,小船儿荡起双桨,推开波浪,晃的她又想睡觉了,正在成长的身体,怎么也睡不够,巧罗整理了床铺服侍着苏渺先睡了。莹双本想进来伺候苏渺,却被和嬷嬷严词厉色的拒绝了,“这里有我与巧罗便足够了,不过弹丸之地,何以那么多人来伺候。”

    在船上住了一日,苏渺这才有了真切感,前世苏渺长在北方,从未坐过船,如今有了机会,便一直站在船头看风景,“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终究忍不住感慨了一句诗词。

    一旁的莹双听不懂,却觉的如今不过五岁多的姑娘都能张口诵诗了,当真是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