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风雨大宋 > 第120章 谨慎为上
    看那马车走得不紧不慢,杜中宵道:“这不是小事,这些人一有懈怠,不及察觉火车开来,撞上就是几条人命!我们等在这里,唤李知州来,让他处理此事!”

    范仲淹道:“运判,算了吧。晚上李知州在江边酒楼设宴,那时再说不迟。”

    杜中宵怕出了人命官司,影响铁路发展,正要分辨。一边的向综轻咳一声,道:“范相公说的有道理,些许小事,何必去请李知州。等到晚上饮筵之时,让他以后严加约束即可。正好各位知州都在,一起说给他们知道,此事不可行。”

    说完,向杜中宵使了个眼色。杜中宵心领神 会,不再分辨,五人继续前行。

    走在路上,向综故意落后几步,低声对杜中宵道:“运判,你误会范相公的意思 了。”

    杜中宵有些不明白,问道:“何以出此言?”

    向综道:“这是官府修的铁路,不许百姓行走。你看那几辆车,走得甚是从容,而且就在城里,若我猜得不错,十之八九他们是得了本地官吏的准许。官吏为何允他们行走?当然是收了钱。如果此事有李知州允许,叫过来岂不尴尬?事后再说,不落李知州脸面。”

    杜中宵点了点头,这才恍然大悟。范仲淹是个在官场成精的人,刚才必然是这个意思 。

    如果是个寻常知州倒也罢了,杜中宵身为运判,本就有按察官吏的职责。李复圭跟别人不一样,他功名心极重,当着这么多人被叫过来,以后肯定记仇。他父亲李淑,在官场上本就以心胸狭隘著称,又是资历极深的大臣,被这父子记恨上,以后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吃亏。

    杜中宵少年进士,在官场上没遇到波折,一直顺风顺水。合作过的朝廷重臣,夏竦赏识,把他带到河东路。郑戬对事不对人,跟杜中宵的性格相合,没有遇到过阴招害人的事。随着官职升迁,以后只怕不会这么顺利了。一个不小心,就不知什么时候得罪人。

    此时的官员,不到大两省和待制以上,没有摆谱的资格。以地方来说,转运使和提刑执掌着一路事务,又有按察官员的职权,自该凌驾于州县之上。实际上,州才是完善的政区单位,知州总揽大权,一州事务无所不管,转运使和提刑很多时候是奈何不了知州的。更不要说,很多知州是重臣外放,重要地方一般是资历极深的官员,一个不小心几年之后就成了你的的不错。不过,你这里还有鳜鱼卖?”

    掌柜道:“我店里的鳜鱼,都是从随州送来,唐州城里可是不多。”

    几人见掌柜说的认真,想来不会错了。能从外地运鱼来,这店想来有些本事,几人点了几样,让做了上来。又让掌柜选最好的酒来两壶,就当是午饭了。

    掌柜离去,欧阳修道:“随州虽然与唐州紧邻,其实水土大不同。那里河流遍布,雨水也多,其实是鱼米之乡。唐州虽然也是种稻的地方,总觉得差了些意思 。”

    说到这里,欧阳修突然想起,问杜中宵:“运判,前些日子在铁监的时候,我听说营田务去年种了棉花?前几年我曾得一匹吉贝布,极是轻柔,价值不菲。若是这里能种棉花,何不让营田务大种?”

    杜中宵道:“不错,我在河东路的时候,从西域买来的种子。这里气候合适,今年又种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