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汉天子 > 第四百九十九章 忠臣陨落
    秦子婳对吴汉说道:“吴将军可以杀妾,但莫要羞辱妾,倘若吴将军要用强,妾会以死明志。”

    吴汉闻言乐了,看着秦子婳的眼睛更亮。别

    看秦子婳只是一女子,但却具备不输于男子的风骨。此时秦子婳小脸上的倔强,和眼中流露出来的决绝,在吴汉眼中,都是赏心悦目般的光彩照人。

    他抬手指了指秦子婳,含笑说道:“你这个女人,我要定了,但你大可以放心,汉不会对女人用强。”刘

    秀派出吴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服邺城,他这是给谢躬来了个釜底抽薪。而

    此时的谢躬,还全然不知魏郡太守陈康已然转投了刘秀,而自己的夫人,落入吴汉之手,自己的大将刘庆,被陈康砍杀。

    现在谢躬正率领部下,向林虑进发。尤来军北逃,现已跑到林虑避难,谢躬现在要做的,就是率军赶到林虑,一举歼灭尤来军。在

    他看来,尤来军虽人多势众,但被刘秀军的三千人吓得落荒而逃,实乃乌合之众,虾兵蟹将,自己率军到林虑,剿灭尤来军,亦是手到擒来之事。

    可他忽略了一点,尤来军之所以在山阳不战而逃,他们顾虑的可不仅仅是耿弇、景丹统帅的三千幽州突骑,真正忌惮的是这三千突骑背后的刘秀军主力。

    刘秀的威名太盛,尤来军不愿与刘秀军主力拼个你死我活,尤其是在他们还有退路的情况下。而

    逃到林虑的尤来军,已经没有退路了,他们已经逃到了河内的最北面,再无路可逃。这时候谢躬率领部下来攻,尤来军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拼死一战。

    谢躬军和尤来军在林虑的交锋,就是于这种情况下展开的。十多万的尤来军退无可退,横下一条心,拼死作战,与谢躬军的决战中,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战斗力。此

    战,谢躬军被尤来军杀得大败。尸殍遍野,死伤无数。四万多将士,最后跟随谢躬一起逃走的只剩下几千人。

    这一战,谢躬军可谓是一败涂地,险些被尤来军打了个全军覆没。谢躬没有带着残部向南溃败,去与刘秀军汇合,而是选择北上,进入魏郡,去往邺城。

    此战之败,让谢躬怀疑自己是被刘秀算计了,刘秀明知道己方只有四万兵马,却让己方去对付十多万人的尤来军,这不是故意让己方以卵击石吗?可

    是谢躬忘了,当初刘秀只是让他率军阻击尤来军北上,可没有让他们追敌到林虑作战。谢

    躬打算带着残部,回到邺城,重整旗鼓,再反杀回林虑,与尤来军决一死战。但谢躬做梦也想不到,现在的邺城,已经不是更始朝廷的邺城,而是刘秀的邺城。

    抵达邺城后,谢躬根本不疑有他,率领着麾下的残兵败将,直接进入城内。他

    们前脚刚进来,后面的城门便被关闭,走在前面的谢躬听闻城门关闭声,不由得暗暗皱眉,这大白天的,邺城关闭城门作甚?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只见城墙上站起密密麻麻手持弩机的兵卒,与此同时,在他们四周的街道上,也出现了一队队的骑兵。

    谢躬环顾四周,眉头紧锁,恰在这时,正前方的街道上行来两个人,一人正是魏郡太守陈康,另一人,则是吴汉。

    没想到在邺城能看到吴汉,谢躬一怔,催马上前,在马上拱手说道:“吴将军,你怎会在邺城?”

    吴汉冲着谢躬龇牙一笑,可是他变脸如翻书一般,沉声喝道:“拿下!”

    随着他一声令下,谢躬身边的侍卫都没反应过来,由谢躬左右两侧的街道,各蹿出一条人影,来到谢躬的战马前,将他直接从战马上拽了下来。“

    啊——”

    噗通!谢躬惊叫出声,身子重重地摔落在地。见状,谢躬身后的侍卫以及众多将士们,无不大惊失色,人们正要上前,吴汉振声喝道:“我看哪一个敢动?”在

    他喊喝的同时,就连街道两旁的屋道:“吴将军,谢夫人她……”

    “嗯?”听

    闻吴汉的质疑声,以及看到他斜视自己的眼神 ,陈康两腿一软,差点没坐地上。他

    急忙改口说道:“秦……秦小姐她和……和谢躬向来情深,倘若让秦……秦小姐知道将军将谢躬尸身弃于乱坟岗,必……必对将军生出怨恨啊!”

    陈康虽是墙头草,善于见风使舵,但他还不是个十恶不赦、阴狠歹毒到骨子里的人。

    对于谢躬,乃至秦子婳,他存有愧疚之情,现在谢躬已死,他是真的不希望谢躬被暴尸荒野,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

    听完她的话,吴汉沉吟片刻,对左右说道:“拉倒乱坟岗埋了,不用留坟头,也不用做标记!”“

    是!将军!”兵卒们答应一声,将谢躬的尸体搬上一辆马车,用草席子随意的一盖,便拉出城去。吴

    汉随手拍了下陈康的肩膀,把后者吓了一跳,心惊胆寒地看着他。吴汉咧嘴一笑,说道:“刚刚,陈太守提醒得不错!”

    陈康长松口气,向吴汉连连赔笑。

    刘玄的心腹,更始朝廷的尚书令,兼冀州牧谢躬,就是死在邺城城内,死在吴汉的剑下。谢

    躬其人,并没有什么恶行,即便是刘秀,对谢躬也颇为欣赏,赞叹他是‘真吏也’,是个一心为国为民,且能做实事的好官。

    但是生逢乱世,不是做个好官就能得到好报,最为关键的一点,得能选好阵营,站好队。而谢躬,恰恰在错误的地点,站错了队。

    自王郎死后,刘秀在河北的势力,迅速膨胀,如日中天,这个时候,谢躬还一心忠于刘玄,处处和刘秀唱反调,刘秀又怎能容他?

    更要命的是,身在长安的刘玄,并没有给予谢躬任何实质上的支持,完全是把谢躬一个人扔在河北,任其牵制刘秀,任其自生自灭。刘

    秀也有给过谢躬机会,而且不是一两次。他屡次暗示谢躬,希望他转投到自己的麾下,可谢躬也的确是个硬骨头,宁死不肯背弃刘玄。

    到最后,谢躬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刘秀和刘玄权力斗争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