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逆水行周 > 章节目录 第四百六十七章 为什么?
    翌日午后,宇文温在书房给太子和燕王上课,上的是“国际政治课”,他要让儿子开开眼界,看看万里之外的波斯国和罗马国是怎么作死,然后引以为戒。

    光上课还不行,得让“学生”做题,如此才能加深印象,并学会处理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

    相关资料和“题目”,他已经提前发给儿子们,所以今天直接切入正题:为什么,波斯和罗马的最近一位“先帝”,会落得凄凉下场。

    罗马国的“先帝”,是十年前被叛军所弑的“莫里斯皇帝”,简称“莫老”,和如今的罗马新君无血缘关系;波斯国的“先帝”,是当今波斯国万王之王库萨和的亲生父亲,简称“库老”。

    太子宇文维城,仔细看过父亲提供的相关资料,现在,由他先回答,然后燕王宇文维翰补充。

    “库老”,死于叛乱,“莫老”类似,亦死于叛乱,两者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为执政多年的君主,却被军队推翻。

    正常来说,执政多年的君主对军队的控制应该是不错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君主失了人心。

    所谓“人心”,指的是贵族和将军们的人心。

    为什么君主会失去人心呢?

    因为资料有限,宇文维城对罗马和波斯的国情只知道个大概,知道这两国和中原类似,是门阀贵族政治,却更胜一筹。

    许多大贵族出将入相,权力很大,在中枢举重若轻。

    但这两国有一点和中原不同,那就是宗教的势力很大,以至于“国教”首领可以和君主并驾齐驱。

    宗教首领们负责宗教事务,有大批信徒追随,虽然平日不参与行政,但关键时候的站队,会影响君主和贵族博弈的结果,所以,人心中的“人”也包括宗教首领们。

    而两位“先帝”失去人心的原因,宇文维城认为第一是军事,第二是内部矛盾。

    波斯和罗马是数百年积怨,征战不休,所以国力透支得厉害,为了筹措军费,以及收买对方边境蛮族以作掣肘,两国不停地花钱,所以都在加税,导致百姓负担很重,大小贵族也颇为不满。

    这种时候,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军事失利,就会导致君主的声望大衰,作为最高军事统帅的君主一旦失去军事上的光辉,各种非议和不满自然就冒出来了。

    以波斯的“库老”为例,其在位时,对罗马国的战事不顺,而东北面又出现了强悍的敌人——突厥,波斯军队在突厥骑兵的猛攻下节节败退,多亏了名将白赫兰·楚宾(音译)以少胜多,将突厥大军击败。

    立下不世之功的白赫兰·楚宾,却因为家世显赫,遭到了“库老”的猜忌,未能入中枢,被调到西线对付罗马军队。

    两国长期对峙,战线较为稳定,即便是当世名将,也不可能在敌人未露破绽的情况下取得什么突破,而上任后不久就吃了个败仗(没有伤筋动骨)的白赫兰·楚宾,收到了万王之王命人送来的女装。

    这是羞辱还是鞭策?

    很显然,出身大贵族、为国立下大功却被排挤的白赫兰·楚宾认为是莫大的羞辱,于是举兵反叛,回师攻打国都。

    这一打,居然就攻入国都,贵族们将狼狈不堪的“库老”推翻,拥立其子库萨和(音译)继位,而白赫兰·楚宾不依不饶,自己当了万王之王。

    整件事,看上去好像很简单,就是一个造反的大将攻入国都,谋朝篡位,然而波斯这么大的国家,那么多军队,怎么就看着一个将军成事了?

    很显然,贵族们对“库老”早有不满,见着有人出头,便趁机落井下石,扶持起来的王子又不就是捡便宜,一旦罗马和波斯斗得两败俱伤,昔日弱小的边疆部族,一样有机会呀。”

    这下轮到宇文维城‘进攻’了:“父亲若这么说,波斯和罗马真到了两败俱伤地步,那两国周边各大小势力都是有机会的,这就说不准了。”

    儿子有主见,宇文温很高兴,所以,即便他知道历史上的“正确答案”,也不会强词夺理。

    他今天给儿子上课,不是为了做“预言”,而是为了让儿子提高眼界。

    万里之外的地方,他吃饱撑了才派兵干涉,而现在,有更好的办法让波斯和罗马停战,休养生息,然后周国就可以同时和这两个大国做买卖,赚大钱,补贴财政。

    用“进出口贸易”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这才是宇文温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为了支撑变法,需要朝廷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开支会变大,一个稳定且利润快速增长的“进出口贸易”,有助于保持健康财政。

    若波斯和罗马真的实现了长期和平,能够好好调理内政、与民生息,享受到和平的红利,那么以后无论是西突厥、阿瓦尔还是撒拉逊,都不会有太大的机会占便宜。

    第一个功课,两个儿子都圆满完成,现在,宇文温给出第二个题目,背景是周国要出来“主持公道”,让波斯和罗马握手言和。

    那么,周国应该怎么分别向两国进行“外交”,才确保两国缔结一个长期和平条约并严格遵守,以及确保周国的利益最大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