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大明铁骨 > 第355章 特权(求支持,求月票)
    “男儿何不泛海舟,一船金来一船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句话就开始在沿海各省流行,并且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青年人投身大海,可即便是如此,水手仍然是最好找的工作。不知多少人离家后,会踏上远航的商船,成为一名水手。

    得益于大明现在越来越繁荣的海外贸易,大名拥有着数万艘商船,这些商船自然需要大量的水手。每年做个行当里总会有许多人退出,也会有许多人进入。

    当然也有很多人,他们一开始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水手,但很快他们就会成为一艘商船的船长。

    从水手到船长,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很漫长,也可以很快,快到只要你学会使用六分仪测量纬度,学会使用星表计算经度,然后再学会一些基本的航海知识。接着再准备几百两银子,在某个港口买上一艘十二丈左右的纵帆船,再请上几个水手,一个船长就新鲜出炉了。

    当然哪怕你没有钱买船也没有关系。你完全可以到银行申请一笔贷款,用贷款购买一艘商船,现在的大明,航海可以说是门槛最低的一个行当,尽管这个行当充满许多风险,而且对船长有着很多的要求。可是每年仍然有很多人投入这个行业。

    一船金来一船银!

    或许这句话有些夸张,但同样清楚地表明了这个行当是一个什么样的暴利行业。受利益的驱使,自然会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投身其中。

    作为一个新船长,除了要在新水手的面前树立船长的威信外,更重要的是要去找货,这个很容易,每个港口都有交易所,那里有许多散商,与其它的商人运一船货不同,这些散商的货物是零散的,他们往往是连人带货一起上船,在船上,他们是额外的水手,到了目的地化身商人,在异域他乡打拼。他们中的一些人会从此飞黄腾达,但也有一些人会买埋骨异乡,但是对财富的渴望却驱使着这些人前仆后继地投向海外。也正是他们将大明生产的商品销售到世界各地,现在大明的是工商业发达,之所以越来越发达,也正是得益于这些小商贩。

    作为一个新鲜出炉的船长,和许多新船长一样,王杰要给自己的船找货,船上的散商不能太多,多了会成为累赘,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回程时船上水手不够,少了船上的货装不满,总之,这件事并不容易掌握。

    不过对于已经成功出过一次海的船长,王杰还是安排好了一切,从广州启程的时候,船上有十六个人,七个带货的散商,然后像撒豆子似的,从河仙一路撒下到去,过马六甲、经南平,最后到了临海——这是吴周最大的港口,尽管大明并不承认伪周,但并不妨碍明国的商人来这里经商。

    甚至因为这里拥有众多的人口,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明国商人来到这里。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选择在这里定居,毕竟,这里与诸夏并没有太多的区别。要是非要说区别的话,,让坐在马车里的几人无不是脸色微微一变,神 情变得尴尬起来,他们这才想起此行的目标。

    见众人都不说话了,佟国维又说道。

    “好了,你们也别担心,咱们过去不是没来过这边,在明人的眼里头,或许恨不得除咱们旗人以后快,可也不见得待见他们,他们的日子,也就是看着比咱们好,即便是他们想要拿咱们的人头去讨好明人,也得有地方送不是?”

    佟国维这么一说,倒是让他身边的人纷纷松下口气来。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明人恨咱们,可也恼姓吴的,吴三桂是死了,可吴家的债没清啊,他们的日子,也不见得比咱们好过!”

    “就是,就是唇寒齿亡,这个道理他们肯定明白,有咱们在,明人瞧不上他们,可要是咱们没了,到时候,指不定明国皇帝就想起他们了!”

    有人挡在身前拉仇恨,总是件好事。这么多年,大明之所以瞧不上吴周,恐怕也正是因为满清的存在,使得大明上下很少有人在意这个对大明极为恭顺的吴周。

    这个道理这些初来乍道的旗人知道,吴周上下当然也清楚,但他们也知道,大明与满清之间的仇恨是不可能化解的,所以和过去一样,当佟国维一行人抵达绥德后,吴王当然不能见这些旗人,非但不能见,甚至还要遣使怒斥这些“蛮夷”,之所以如此,当然是为了做给外人看,是为了告诉外界,吴周与满清同样是势不两立,是绝对不能与满清有任何勾结的,这么做是做为大明看的,毕竟,在吴周也有许多明人在这里经商,万一他们要是把吴周与满清勾结的消息带回去,到时候,要吴周可就有嘴也说不清了。

    不过在义正词严的一番训斥之后,私下里又有人悄无声息的进了佟国维一行人住的礼宾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