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大明铁骨 > 第392章 血溅(今天加更,求月票)
    入耳的乡音,听在周成林的耳中,只让他感觉那心跳在加速,从大军驶过零丁洋,一路畅通进入珠江,逆流抵达广州,沿途便不断有划船前来投奔大军的蜑户,那些以舟楫为宅,捕鱼为业,或编蓬濒水而居的蜑户,之所以愿从军,大抵上都是为了改变其贱民的身份,对于他们的投军,晋王倒是没有拒绝,但更多的却是沿江的寻常百姓,他们刚一听说明军进了珠江,便纷纷划船前来投军,尽管已经过去十几年,但是当年清军在广东犯下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百姓的民心自然在明,。自然不断有人前来投军,在他人感叹着民心可用的时候,对于周成林来说,这入耳的乡音,却总让他沉浸于回乡的欢喜之中。

    “小老儿率众乡亲恭迎王师……”

    策马经过城边的市镇时,只见一位穿着明式儒袍长者领着数十人已经恭立于街口,那神 情甚激动,那里有丝毫避兵的意思 。

    瞧见领头的是个长者,周成林连忙跳下马,用广府话答道。

    “小子岂敢劳受老丈大礼。”

    没曾想这“将军”说的是广府话,那老丈便更是激动的问道。

    “将军莫不也是广府人,”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原本还显得有些拘谨的老丈顿时便放松许多,而他瞧着周成林的鬓角上时,便用有些发颤的声音说道。

    “将、将军,小老儿有个不请之请,可,可否请将军摘下盔帽,让我等重见我汉人的发髻……”

    看着神 情激动的老人,周成林那里会拒绝,在他摘下盔帽时,又对身后的兵丁说道。

    “大家还都把盔帽摘下。”

    数十个骑兵摘下盔帽时,这街口的百姓都看到了,看到这些兵丁无不是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道。

    当年,在新会八旗清兵会同平、靖二藩军队前后夹击,才使得他们饮恨新会,最后败走西南,也和新会之战李定国精锐尽失有很在的关系。

    “还是要谨慎一些,万炮齐发固然能破成,可是这城内还有尚可喜的四万清军精锐,”

    李定国的双眼盯着远处的广州城,现在的他已经不像六年前那样,麾下有二十万大军,即便是当年他的麾下有二十万大军,但是在四面楚歌,仍然觉得兵力日蹙,所以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谨慎,更何况是现在麾下只有两万余人,性格本就谨慎甚至苛细的他,自然也就变得更加谨慎了。

    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李定国很清楚,他输不起,甚至大明也输不起,

    “六年前于新会,孤兵围新会是为了围城打援,引清军来援,从而能够打下广州,现在想来,当日太过自负了,若非如此,又岂会为清军前后夹击,今日虽有忠义军舰队助阵,可我军兵力有限,若要攻城,恐怕非得费一番功夫不可……”

    提及新会之败时,李定国甚至都没有提及丝毫郑成功援军未至的旧事,而只是把责任都揽在自己的身上,而他身边的诸将又岂不知道,清军之所以能够抽调大军于新会夹攻,正是因为郑成功未派援军。当然也因为广东义师的那一群乌和之众的拖累。

    但既然晋王没有说,他们自然也不能说,可很多话他们的心里都很明白,只是跟着附和着晋王的话语。对于下属们的心思 ,李定国又岂会不知,新会之战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伤痕,同样也是一个迈不过去的槛。

    他们迈不过去,但是作为大明的晋王,李定国知道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要迈过这个槛,毕竟,将来他还要北伐,还要与郑成功互相配合,两人将来还要同朝为臣,还要共同中兴大明。

    新会那个槛,无论如何都要迈过去!

    心底发出一声叹息之后,李定国向前走了一步,他的眼睛盯着广州城,对众人说道。

    “大家可知上一次,于新会,孤为何会败于新会城下?”

    已经决心把新会那个槛迈过去的李定国盯着广州城问道。他身边的诸将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几乎都是本能的想到郑成功,想到了郑成功的爽约。

    “新会之败,非是他人之故,新会之败,皆在本王,未能料敌之心!从而为敌所乘,如此才有了新会之败!”

    说出这番话后,李定国突然爽声笑道。

    “这一次孤是决不会再让清虏称心如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