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大明铁骨 > 第174章 海军(第二更,求月票)
    郁洲岛可以说是江北第一大岛,岛屿距离大陆足有数公里,在历史上它距离大陆更远,因为黄河夺淮的关系,导致海峡日益缩小。再过最多再过半个世纪,当地的士绅就会不断的用夯入巨木的方式一点点的固定沙土,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借助黄河带来的沙土将海峡填实,将岛屿变成大陆的一部分。

    而那时,这里就是连云港。

    “等将来天下平定的时候,一定要把这黄河重新迁回故道……”

    置身船头的朱明忠暗自寻思 着,他之所以又一次从清江乘多浆船赶到郁洲岛,是因为从北方传来的情报——清军正在筹划着进攻基隆。而基隆正是流放那些仕清官员家属,以其为质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派遣舰队增援基隆自然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施琅……”

    念叨着这个熟悉的名字,朱明忠的眉头微挑,尽管对于那个所谓的“海澄公”黄悟他并不怎么了解,但是对于施琅,他并不陌生。毕竟在后世,这个汉奸曾经被吹捧为“民族英雄”,甚至还拍摄了一部与其有关的影视剧。

    什么是民族英雄,朱明忠不知道,但是靠着出卖自身民族卖身投靠异族的人又岂能是民族英雄?

    “这一次,无论如何,都不能放过他!”

    想到这个汉奸最终毁灭了正统中华文明的最后一线希望,朱明忠的心底便涌出一团怒火。

    绝不能放过他!

    但是,似乎相比于施琅,自己这边并没有多少擅长海战的人。毕竟,现在忠义军海军不过只是刚刚训练几个月罢了,没有任何的违和感,轮窑厂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种工业文明的基础。

    第一座轮窑厂是去年诞生于清河,现在清河的建筑都是红砖建筑,而且轮窑厂不仅仅是生产普通红砖和耐火砖的砖厂,同时的它还是水泥厂。原本制造水泥并不在朱明忠的计划之中,毕竟当时面对来自达素十万清军的压力,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水泥等基本的建筑原料,直到击败达素之后,在忠义军开始修建军营时,面对砖料的不足,朱明忠立即想到了生产效率更高的轮窑砖厂。它是十九世纪中期,德国人所设计的一种连续式窑炉,尽管在二十一世纪轮窑一种落后的热工设备。但是在这个时代,它却是非常先进工的设计,而且具有连续性生产,产量较高,可以采用各种燃料,建造费用低等优点。

    也正是得益于数座轮窑厂的建立,才使得忠义军在冬天前住进了砖瓦营房中,当然,轮窑厂的另一个功能就是生产水泥。从一开始,朱明忠所想的就是是因陋就简的烧制一种代水泥来满足工厂以及军营的施工需求。而这种水泥又叫做“砖瓦灰水泥”,在八十年代前,不少农村公社都曾使用过。它的生产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流程,生产工艺简单到极点,就是把握砖瓦或者陶器粉碎成粉状,然后加入石灰、石膏,既可以直接使用。

    之所以知道有这个东西,是因为曾经听父亲提及过,因为老家的老宅,就是用的这种水泥建成的,因为当时很难弄到买水泥的工业券,所以对于这种代用水泥朱明忠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当时才让人将烧好的红砖运到衙门里做实验。吩咐府中的杂役一一敲碎把砖头块敲成小块,磨细的工作,朱明忠自然想到的石碾,不过最后发现石碾的工作效率并不怎么高,不过用于试验倒也勉强可以使用。

    将砖块碾成细粉过筛之后,朱明忠把这些砖粉和石灰混合,然后又加水拌匀,在亲兵和衙署官员的不解之下,这些“水泥”被用来砌一堵砖墙。而朱明忠同样也是满含期待,毕竟他也想亲眼看看这个传说中的水泥是不是真得有效。尽管老家的老家就是用这种水泥建成。

    而最终的结果证明这种水泥完全可以使用。尽管它不能和硅酸盐水泥相比,但是可以用来作为建筑材料的黏合剂,甚至也能用来充当混凝土。至少比用黄土石灰混在一起的粘土更结实一些。

    而郁洲岛上这个砖厂,更主要的功能是作为水泥厂——除了作为建筑材料的黏合剂之外,岛上的炮台等地方,都是使用的混凝土,而且并不是简单的混凝土,而是通过加设竹筋的混凝土,增加竹筋可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力和抗压力,这是因为没有钢筋不得已的选择,而相比钢筋,竹子韧性强,抗拉抗压力好,能增强混凝土的整体性。只不过在选用的竹筋经过缜密的防蛀处理,灌注混凝土时有细致的操作规程,比如操作时绝对不能留气孔,竹筋必须排得很细。

    也正因如此,郁洲岛以及连岛炮台的坚固程度远超过这个时代的炮台。在船只进港的时候,可以隐约的看到那位于山坡上炮台,那用混凝土以及巨石筑成的炮台,显得很是威武,一个个黑洞沿的炮口,直指着大海,待到两岛的炮台防御体系完工之后,这里将会拥有超过三百门从9斤直至24斤各种规格不同的火炮,甚至在港湾的入口中,还有一个标准的星型棱堡。

    “经略,若是基隆能有这样的炮台,想来到时候,基隆自然也就安全无虑了!”

    钱磊的话让朱明忠笑说道。

    “不可能!”

    摇摇头,朱明忠手指着港湾入口处的尚未完工的棱堡说道。

    “且不说建立这样的堡垒、炮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即便是在时间上、人力上,以现在基隆的条件也都无法满足,别忘,即使是咱们在郁洲岛投入了近万劳工,完成这些堡垒、炮台仍然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我们之所以在这里投入这么多精力、财力修建堡垒、炮台是因为,郁洲岛未来是我们的海军大本营,至少是大本营之一……”

    注视着岸上的船厂、码头以及港湾中的一艘艘各种各样的船只,尽管其中真正的军舰不过只有二十几艘,但朱明忠的目光仍然显得有些激动。

    海军,这是我的海军!

    再也不会有什么水军!

    只有海军,这支海军将会于此启航,驶向属于他们的大海!

    “海军?”

    钱磊的不解让朱明忠点头说道。

    “是的,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忠义军水军了,只有海军!只有忠义军的海军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