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大宋超级学霸 > 章节目录 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 (1/3)
    范仲淹因庆历变法失败而被贬黜出京,目前在邓州出任知事,因母亲忌日而赶回乡拜祭。

    此时恰逢平江府解试,上门求教的士子太多,不胜烦扰。

    为求清静,范仲淹便躲到太湖边蒋湾村的一个旧友家中,今天正好遇到范宁在给孩童们讲西游记。

    范铁舟手忙脚乱地将三叔请进屋内,张三娘则赶紧拿出家里最好的茶给三叔烧水泡茶。

    范仲淹打量一下房间,屋子里光线明亮,家具都是用木头自制,显得比较粗陋,不过收拾得干干净净,格外整洁。

    “铁舟,你父亲怎么会搬到这里来?”

    范铁舟叹口气,“还不是因为他那个古怪脾气,三叔应该知道的。”

    范仲淹点点头,他虽然和范宁祖父范大川是堂兄弟,却很少说话。

    范大川从小就脾气古怪,和族人比较难相处。

    范仲淹又回头看了看还在困惑中的范宁,便笑道:“你不是建议我用冰水敷伤处吗?”

    范铁舟赶紧问道:“三叔怎么了?”

    “刚不小心扭了一下脚踝,宁儿建议我用冰水敷脚。”

    “我去打井水!”张三娘手脚麻利,连忙去拿木盆。

    “不用!”

    范铁舟连忙制止住妻子,他从抽屉里摸出个小瓷瓶,递给范仲淹。

    “这是我上山采药自制的药膏,对跌打损伤很有效果,三叔试试看!”

    范仲淹笑着接过药膏,除去鞋袜,在脚踝处抹匀了,立刻觉得一阵阵清凉透入肌肤,脚踝处立刻不再疼痛了。

    过了片刻,范仲淹又重新穿上鞋袜,走了几步,竟然完全好了。

    “这是什么药?很神奇啊!”范仲淹惊奇地问道。

    “侄儿也不知道名字,三叔收下吧!晚上再涂一下就好了。”

    “我不用了,只是好奇而已。”范仲淹笑着把药瓶放回桌上。

    一旁的范宁却动了心,家里有这么好的药,自己居然不知道!

    若在镇上开个店,专治跌打损伤,岂不是财源滚滚?

    这时,范仲淹笑着向范宁招招手,“你到我这里来!”

    范宁连忙走上前,又仔细打量一下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其实就是一个很平常的乡间老者,不过他举手投足之间却有一种普通人没有的温雅之气。

    不过范宁目光敏锐,他发现了范仲淹目光中竟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愁绪。

    再细细一想,范宁顿悟,应该是自己刚才讲的故事影响了范仲淹的情绪。

    想到这,范宁心中略略有了一丝愧疚。

    范仲淹微微笑道:“你一片诚意把我请到家中,应该是想让我考考你的才学,今天我就给你这个机会。”

    范宁脸一红,原来自己的小心思早就被人家看穿了。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一个苍老沙哑的声音,“大郎,这次捕的鱼怎么都这样小?”

    这个声音使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张三娘脸一沉,当着客人的面不好发作,便满脸不高兴的到后院去了。

    范仲淹呵呵一笑,起身向院子里走去,范宁无奈,也只得跟在身后。

    只见院子里站着一个瘦高老者,头发花白,皮色乌亮,脸上布满了小麻点。

    他的眼睛很有特色,眼白占了大半,一对眼珠就像两颗小黑豆粘在眼白上,白多黑少,总透着一丝冷酷。

    这个老者正是范宁的祖父范大川,此时他手中拎一只大鱼篓,正满脸嫌厌地望着屋檐下的十几串鲜鱼。

    在院门处还站着另一名高个儿年轻男子,二十岁左右,脸色苍白,身体略显得单薄,一双手比女人手还要白皙细嫩。

    他叫范铜钟,是范宁最小的一个叔叔。

    范铜钟在县学读书,是范家唯一的秀才,父亲范大川把自己的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此时,范铜钟也同样嫌厌地望着大哥家的院子,就仿佛走进这院子,就会使他的秀才身份蒙上一层灰。

    不过他眼睛向屋里望去时,却充满了热切和期待。

    闻名天下的范相公居然来了,这是自己多好的一次机会啊!

    这时,范铁舟从屋里跑了出来,激动道:“爹爹,你怎么来了?”

    “你当然不希望我来!”

    范大川冷冷哼了一声,“你是怕我来坏了你的好事吧!”

    范铁舟一怔,他没明白父亲的意思。

    他又连忙从水缸里取出一只鱼篓,笑容真诚的递给父亲。

    “这次下湖运气不错,捞到了十几条桂鱼,都是一斤的好鱼,肉质肥美,孩儿专门留给爹爹补补身体。”

    “先搁一边吧!”范大川挥挥手,就仿佛在赶走一只苍蝇。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p副标题e热门:

    “你看看自己家里穷成什么样子,就这光景还想让你的傻儿子去读书?糟蹋钱我就不说了,更重要还让村里人耻笑,你不要脸,我还丢不起这个老脸!”

    “你还好意思说我们穷!”张三娘终于忍不住冲了出来。

    她尽量给丈夫面子,不和公公计较,但她绝不能容忍公公这样欺辱自己的丈夫和儿子。

    她怒视范大川道:“去年分家,你给了大郎什么?土地、房产都要留给老四,就把我们赶出来了。

    我们居无定所,多亏我的一点嫁妆才修起这三间房,我就问你一句话,大郎是不是你的儿子?”

    张三娘越说越伤心,眼睛都红了。

    “大郎为什么没有读书,你还不清楚吗?他十五岁就下湖打渔养家,你却在这里说他愚蠢,你应该摸着自己的良心想一想!”

    范大川脸一阵红一阵白,他也索性豁出去了。

    “既然你们都觉得我不公平,那我就实话实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个当官的儿子,可大郎打渔,二郎经商,三郎做了倒插门,都指望不上。

    现在只有老四读书有成,最有希望当官,我就指望他当官后光宗耀祖,还能给我养老送终,所以你们就别怪我偏向老四多一点,而且你们对老四好一点,那就是孝顺我了。”

    “爹爹,我没有说您老人家偏心。”范铁舟连忙劝道。

    “可你婆娘说了,哼!”

    范大川重重哼了一声,转身就走,可走出门了,他忽然又拐回来,一把抄起装满桂鱼的篓子,骂骂咧咧走了。

    范仲淹沿着河边返回住处,他心中十分感慨。

    明明孙子是大智若愚,是罕见的美玉良才,范大川却视而不见,明明小儿子是个草包,他却当作明珠。

    写了一堆狗屁不通的文章,居然还想做他范仲淹的继承人,他范仲淹再被贬黜,也不至于堕落如斯。

    这时,范仲淹忽然隐隐听见范宁在喊自己。

    一回头,只见范宁从后面飞奔而来,手中拿着一张纸。

    范仲淹停住了脚步,心中奇怪,这孩子要给自己看什么?

    片刻,范宁气喘吁吁奔来,将手中纸递给范仲淹,“这是孙儿写的一首词,请三阿公指教!”

    范仲淹望着他红扑扑的小脸,心中涌起一股怜爱,他弯腰摸摸范宁的小脑袋。

    “好的,我一定会好好读一读!”

    范仲淹想了想,又从腰间取下一枚玉佩递给他。

    “镇上范氏本堂内有一座藏书楼,凭这枚玉佩可以进去。”

    范宁接过玉佩深深行一礼,“谢谢三阿公提携!”

    范仲淹笑着抚摸他的头,“你好好努力,等下次我再来时,多写几首诗给我看看。”

    “孙儿一定会努力!”

    停一下,范宁又笑嘻嘻说:“这首词或许能让三阿公的心情好一点。”

    说完,他一溜烟地跑没影了。

    范仲淹沿着河边缓缓而行,一边走,一边读着范宁写给他的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范仲淹心中震惊异常,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会是一个八岁孩子写的词,自己也未必能写得出来啊!

    范仲淹停下脚步读了一遍又一遍,他终于领悟了这首词蕴含的人生哲理。

    虽然只是描写野外途中偶遇风雨,但它却在简朴中见深意,在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的胸襟。

    范仲淹眼角忽然有点湿润了,这首词分明就是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

    这写的就是自己啊!

    这时,范仲淹想到了范宁那纯净的目光,想到了他红扑扑的笑脸中蕴藏的无穷活力,这一刻他心中跟着变得生机盎然起来。

    房间里,张三娘还在埋怨丈夫。

    “难得三叔喜欢宁儿,你也不让三叔帮帮忙,延英学堂哪里是那么容易考上的?”

    范铁舟修理着锄头,闷声回答妻子的埋怨。

    “咱们就靠自己本事去考试,实在考不上就去读镇里的官办学堂,不管走到哪里,我相信儿子都是一颗最亮的明珠。”

    张三娘叹口气,“我也希望宁儿好好给咱们争口气,让你爹爹看看,他是怎么把明珠当成了瓦砾!”

    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声咳嗽。

    范铁舟连忙从屋里出来,却见是三叔站在院子里。

    范铁舟挠挠后脑勺,“三叔还有什么事吗?”

    范仲淹微微笑道:“我刚才忘记问了,明天我要去一趟京城,不知宁儿可愿意离家一个月?”

    p副标题e热门:

    “你看看自己家里穷成什么样子,就这光景还想让你的傻儿子去读书?糟蹋钱我就不说了,更重要还让村里人耻笑,你不要脸,我还丢不起这个老脸!”

    “你还好意思说我们穷!”张三娘终于忍不住冲了出来。

    她尽量给丈夫面子,不和公公计较,但她绝不能容忍公公这样欺辱自己的丈夫和儿子。

    她怒视范大川道:“去年分家,你给了大郎什么?土地、房产都要留给老四,就把我们赶出来了。

    我们居无定所,多亏我的一点嫁妆才修起这三间房,我就问你一句话,大郎是不是你的儿子?”

    张三娘越说越伤心,眼睛都红了。

    “大郎为什么没有读书,你还不清楚吗?他十五岁就下湖打渔养家,你却在这里说他愚蠢,你应该摸着自己的良心想一想!”

    范大川脸一阵红一阵白,他也索性豁出去了。

    “既然你们都觉得我不公平,那我就实话实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个当官的儿子,可大郎打渔,二郎经商,三郎做了倒插门,都指望不上。

    现在只有老四读书有成,最有希望当官,我就指望他当官后光宗耀祖,还能给我养老送终,所以你们就别怪我偏向老四多一点,而且你们对老四好一点,那就是孝顺我了。”

    “爹爹,我没有说您老人家偏心。”范铁舟连忙劝道。

    “可你婆娘说了,哼!”

    范大川重重哼了一声,转身就走,可走出门了,他忽然又拐回来,一把抄起装满桂鱼的篓子,骂骂咧咧走了。

    范仲淹沿着河边返回住处,他心中十分感慨。

    明明孙子是大智若愚,是罕见的美玉良才,范大川却视而不见,明明小儿子是个草包,他却当作明珠。

    写了一堆狗屁不通的文章,居然还想做他范仲淹的继承人,他范仲淹再被贬黜,也不至于堕落如斯。

    这时,范仲淹忽然隐隐听见范宁在喊自己。

    一回头,只见范宁从后面飞奔而来,手中拿着一张纸。

    范仲淹停住了脚步,心中奇怪,这孩子要给自己看什么?

    片刻,范宁气喘吁吁奔来,将手中纸递给范仲淹,“这是孙儿写的一首词,请三阿公指教!”

    范仲淹望着他红扑扑的小脸,心中涌起一股怜爱,他弯腰摸摸范宁的小脑袋。

    “好的,我一定会好好读一读!”

    范仲淹想了想,又从腰间取下一枚玉佩递给他。

    “镇上范氏本堂内有一座藏书楼,凭这枚玉佩可以进去。”

    范宁接过玉佩深深行一礼,“谢谢三阿公提携!”

    范仲淹笑着抚摸他的头,“你好好努力,等下次我再来时,多写几首诗给我看看。”

    “孙儿一定会努力!”

    停一下,范宁又笑嘻嘻说:“这首词或许能让三阿公的心情好一点。”

    说完,他一溜烟地跑没影了。

    范仲淹沿着河边缓缓而行,一边走,一边读着范宁写给他的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范仲淹心中震惊异常,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会是一个八岁孩子写的词,自己也未必能写得出来啊!

    范仲淹停下脚步读了一遍又一遍,他终于领悟了这首词蕴含的人生哲理。

    虽然只是描写野外途中偶遇风雨,但它却在简朴中见深意,在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的胸襟。

    范仲淹眼角忽然有点湿润了,这首词分明就是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

    这写的就是自己啊!

    这时,范仲淹想到了范宁那纯净的目光,想到了他红扑扑的笑脸中蕴藏的无穷活力,这一刻他心中跟着变得生机盎然起来。

    房间里,张三娘还在埋怨丈夫。

    “难得三叔喜欢宁儿,你也不让三叔帮帮忙,延英学堂哪里是那么容易考上的?”

    范铁舟修理着锄头,闷声回答妻子的埋怨。

    “咱们就靠自己本事去考试,实在考不上就去读镇里的官办学堂,不管走到哪里,我相信儿子都是一颗最亮的明珠。”

    张三娘叹口气,“我也希望宁儿好好给咱们争口气,让你爹爹看看,他是怎么把明珠当成了瓦砾!”

    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声咳嗽。

    范铁舟连忙从屋里出来,却见是三叔站在院子里。

    范铁舟挠挠后脑勺,“三叔还有什么事吗?”

    范仲淹微微笑道:“我刚才忘记问了,明天我要去一趟京城,不知宁儿可愿意离家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