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十五章 商人实在太伤人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八月十六日未时,多云。

    武康走在东明大街上,身边还跟着个“小正太”,穿着一袭白衣,身高一米五三左右,面如银盆五官俊美,正是女扮男装的崔九娘。昨天张大帅那首《大明湖》,成功激怒了人家,这不…过来兴师问罪了。

    今天对于武康来说,是糟糕透崔小娘子就在州衙外,指名道姓要见他。武康登时就苦了脸,也不能在手下面前认怂,硬着头皮出门。

    崔九娘一身英姿飒爽的儒袍,见面就是劈头盖脸的质问,大明湖什么意思 ?

    武康差点儿被噎死,支吾半天才实话实说。

    崔九娘听罢捂嘴直乐,“癞蛤蟆”那个称呼,是她的婢子自作主张。她只是把白马送出,并没说“玷污、嫌脏”的字眼,也是婢子添油加醋。

    武康很是莫名其妙,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到底哪里得罪了那小婢女。然而事情还不算完,无论他怎么解释,崔九娘非逼着他吟诗,作为那首大明湖的补偿。

    无可奈何之下,再次客串文学搬运工。不敢搬唐朝诗人的,不知道他们在不在世,直接搬宋朝的。

    剽窃也是一门儿技术,体育老师又捅了大篓子,一曲“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搞的小娘子直接羞涩,自然而然开启约会模式。

    东明大道是婺州城主街道,繁华程度还不如后世小县城,再加临近秋收,街上行人稀稀落落。两边店铺门可罗雀,店老板无精打采,有的直接趴柜台上睡觉。

    两人并排而行,男高一米八三,女高一米五三,传说中最萌身高差。对于九娘的心思 ,武康多少也了解,并不反对做一家人。

    这年头儿娶五姓女,和后世娶小马哥闺女差不多,是许多英雄豪杰的梦想。大唐已故第二任总裁李二,当初就想让五姓女进宫,结果人家根本不鸟他,嫌弃李家血统不纯。

    你侬我侬间,前方传来哭喊声,依稀还有吵架声。几丈外道路东边的一家店铺,一对年轻夫妇正卑躬屈膝,男人哀求一个彪形大汉:“六郎高抬贵手呀,这月茶钱昨天刚交过,交给八郎了,今天怎么又来收啊?”

    妇人边掉泪边帮腔:“六郎饶了我们吧,我们小本经营,根本拿不出五十文...现在都忙着收秋,没客人来买布,今天还没开张呢。放过我们吧,真的没钱...”

    “少废话”,大汉横挑鼻子竖挑眼,比秃尾巴狗还横,捋胳膊挽袖子喝道:“谁不知道你们裘记绸缎庄,在婺州城数一数二,少在我面前哭穷。给老六不给我,看不起我是吧?赶紧拿钱,否则砸了你的铺子!”

    店老板都哭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哀求着。看到这武康心知肚明,又是地痞无赖勒索商人的戏码。商人社会地位低,只要良人都能欺负,就自己知道的,他们头上有三座大山。

    第一座就是不良人,巧立名目勒索商贩,犹如家常便饭;第二座是市吏,司仓参军手下,靠吸商人血过活。司仓参军主管市场、仓库,市吏管市场,库吏管仓库。

    第三座就是这些地痞无赖!不良人、市吏多少还要点脸,每月每家收一次,痞子们没脸没皮又贪得无厌,每个团伙都来,单个团伙不同人,也会多次过来。

    三座大山压白了就是保护费。

    婺州二代很穷也很黑,商人苦心经营一年,大半营利都要上缴,渐渐很少有人挂靠了,宁愿被地痞无赖勒索。武康寻思 着,有时间和二代们聚聚,再让出一两成制冰利益,换取婺州商人的挂靠。

    等崔九娘回来,正想吩咐手下放人,脑中又闪出主意。公厕、垃圾桶计划已经在进行,二十天左右全部完工,到时需要环境协管员,负责治理乱丢垃圾、随地大小便。

    因为牵涉到罚铜,这些为害一方的地痞,就是最好的协管员,干脆把他们收编了。想到这笑的更开心,冲痞子淡淡说道:“带本帅见你的头目,有笔买卖关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