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大明之建文大帝 > 第45章 双王进京【求鲜花,求收藏!】
    朱元璋26子,除去已经死去的,还有未就藩的几位,一共还有14个藩王。

    虽然大多数人对于朱允炆的诏令都持观望的态度,但是却也有立马应诏前来的。

    其中比较出乎朱允炆意料的是谷王朱穗和宁王朱权了。

    这两位都是九大塞王之一,特别是宁王。

    如今宁王的兵力在九王之中是最多的,足足有十万可战之兵。

    其中还包括了擅长骑射的朦国骑兵朵颜三卫。

    历史上朱棣能够靖难成功,与他将宁王骗上自己的贼船,裹挟他的兵力一起征战四方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至于谷王,这人在历史上的记载也是极具污点的。

    开金川门迎朱棣进宫,以及在永乐朝时意图谋逆而被扁为庶人。

    这两人的黑历史,令得朱允炆在听闻他们来朝觐见的时候,有那么一丝的错愕感生出。

    “王忠,今天第几天了?”朱允炆有些愕然地问向一旁的贴身太监道。

    他这话没头没尾,但是王忠却是知道他想问的什么,赶忙就回应道:“第七天。”

    今天是朱允炆传与诸位藩王回京吊唁朱元璋诏令发出去的第七天。

    即便传令诏书用的是八百里加急的印签发出去的,隔天就能送达各位藩王之手。

    但是算算时间,今天也才是秦王棺椁送往凤阳的第一天,这些藩王就算找不到借口不来京城,至少也可以拖到今天才从自己的藩国起行。

    可是,如今的谷王和宁王,并不是才刚刚离开藩国,而是已经到了京城了。

    按照普通马车一天最多行至30公里的速度来看,他俩的封地距离应天府也有上千公里,再怎么快,路上也得耗去四五天时间。

    也就是说,这两位藩王,基本上都是在接到他的诏令后,第一时间便做出了前来京城的决定。

    你说他们会看不出朱允炆这一番动作的意思?

    一个才就藩两年的谷王,比他还小着两岁,然而如今的宣府,在他的建设下已经是个十足十的坚城。

    他构筑的长城可是今后明朝抵御外敌的一处重要屏障。

    谋略胆识皆具备的谷王,怎么可能会看不出朱允炆这一道诏令背后的意味。

    可他还是来了,没有任何犹豫的来了。

    或许,他对朱穗的了解有些误解了。

    还有宁王,一个连朦国骑兵都能掌控的藩王,一个坐镇于三面皆是外族之地的大宁都司的藩王,他又岂会是一个傻子?

    两人明显都知道朱允炆此番行诏的意思,但是却仍旧没有一丝抵触地接受了。

    朱允炆目无焦距,出神地看着前方。

    他心想:历史与现实总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后世的历史在此时,仅仅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谷王与宁王的为人,或许还有待观察。

    其实若从历史记录上去分析,谷王在历史上的建文元年,也就是朱棣刚刚起兵靖难的时候,也曾受诏带兵回京守卫京城,及至建文4年,朱棣兵围皇城,眼见大势已去,所以他才打开金川门,放朱棣军队进城。

    而宁王最初也是被朱棣欺骗并裹挟一起靖难,而并非他本意如此。

    如今,朱元璋提前三年驾崩了,历史早就不再原轨迹上。

    此刻的朱棣更是在辽东之外追击北元余孽,甚至连朱元璋已经死去的消息或许都还没接到,就更别提他会起兵靖难了。

    令谷王和宁王叛变的先决因素都不存在,两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依旧是向着朝廷的,向着他这位由朱元璋亲自指定的皇位继承人的。

    想着这一切,朱允炆的心渐渐明朗了起来。

    对于历史事件的熟知,让他能够防患于未然,只不过,他却是忽略了,因为自己的到来,历史早已不是原来的历史了。

    既有周王全线掌握河南一地这样坑爹的现实,自然也有谷王、宁王站于他这边的意外之喜的存在。

    只不过,饶是如此,对于削藩一事,朱允炆却不会有所让步的。

    藩王兵权势必要收归到自己手中。

    当然,对于有才华又顺从的藩王,你想带兵,不是不行,做个挂印将军吧!

    这个印就是兵权,带兵出征,事毕归还,依旧做你的闲散王爷。

    这是朱允炆最后的底线,不能接受的话,那你就自己玩儿去吧。

    很快理清了因谷王、宁王的突然到来而出现的短暂思绪混乱,朱允炆立马对王忠点了点头道:“让宁王、谷王进来吧!”

    m.